当前位置:首页 > 
相关资讯 > 
建立健全早期建筑数字“二维码”
建立健全早期建筑数字“二维码”
2022-03-28 53次浏览
收藏
分享
“我建议对早期一般性既有房屋进行检测和数字建档,像是建立房屋‘健康码’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戴雅萍谈到。今年全国两会,她带来了“建立健全早期建筑数字‘二维码’”的建议,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、城市更新提供智慧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历了规模最大、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但由于2000年及以前的建筑物建造标准偏低,相应法规制度不够完善,导致当时的建造质量与现在的建设标准有较大差距。

“我非常关注城市中建筑物的安全问题。”戴雅萍说。除了快速建造的建筑物自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外,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到了城市更新重要时期,随着城市存量更新步伐的加快,既有建筑改造提升再利用越来越普遍,但也意味着改造风险成倍增加。近年来,各地因建筑改造造成的房屋垮塌事件时有发生,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、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。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城市早期的大量一般性建筑缺少数字档案,既有房屋的实际建造状况、实际使用状况、是否经历过改造等均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。

戴雅萍表示,城市体检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要通过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工作,摸清底数、发现病灶,有针对性地进行城市更新。在城市体检、城市更新的过程中,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,应该通过试点建立健全相应法规和机制,构筑城市一般性既有建筑数字化档案体系。

城市是个有机体,城市中的建筑物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如果针对早期一般性既有房屋设立“体检档案”,对其每次的“改造治疗”都记录在案,更容易发现隐患风险,特别是房屋结构改造等重大风险。据戴雅萍介绍,现有的城市建设档案一般是针对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、市政工程档案等,对于一般性既有建筑建设档案并不全面。而且,由于产权更迭等原因,这类建筑档案的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完善。

因此,她建议,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,通过财政资金配套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,依托大数据、云平台等技术手段,对早期一般性既有房屋进行检测和数字建档,全面及时动态地掌握建筑物的实际建造及使用状况,最终建立一套以“城市建筑二维码”为表现形态、可获取、可更新的城市既有建筑动态数据系统,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城市更新奠定科学可靠的数据基础。

“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,非常接地气、非常暖人心。”戴雅萍始终要求自己提交有质量的议案,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为社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。


摘自 《中国建设报》 2022.03.14 记者 王晓霞
举报
防骗提醒
1、联系对接资源服务前请认真核查对方身份及经营资质,切勿轻信贪图便宜和承诺。
2、任何冒充官方工作人员要求预付定金或者付款的行为,均可能存在诈骗风险,请提高警惕。
3、本平台不介入任何交易过程,交易时请您提高警惕,以免蒙受损失。
4、如遇冒充本平台工作人员进行行骗的,请及时联系官方核实举报,如若查实永久封禁。
管理员第12年
烟台九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电话核实
手机认证
实名认证
现场认证
工商认证
注册时间 2013-09-13
分享链接
取消
复制链接
×

鲁ICP备16041546号-2  全国服务热线:0535-2125611  商务邮箱:webmaster@chbb168.com

(c)2018-2021 chbb16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:本站信息均为网友自行发布,交易所带来的风险本站概不负责!